不管第几次从湘江风光带转入古潭街,总让人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。从现代化气息浓厚的黄兴路步行商业街到“老长沙”的活体博物馆,在这条米长的历史文化老街里,沿着幽深街巷慢行,随便问一位街边小憩的老人,都能告诉你这里很多美丽的传说。
德厚里、熊祠巷、娘娘庙、学宫衙门……这样颇有典型江南风味的街巷,除了古潭街,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条。
而这方天地里,更藏着长沙早期的“娱乐文化”——歌厅。
在90年代KTV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的时候,“歌友会”、“歌舞会”的出现无疑成为了父辈们常去光临的场所。
听老一辈的人说,因为那时候的思想还没有这么解放,广阔的舞池,呈现出一片男的搂着男的,女生搂着女生的景象。尽管如此,每天晚上的舞会还是爆满。
后来,舞厅渐渐落寞了,时髦歌厅了!不过那时没有包厢,大家都坐大厅,有时半小时都轮不到唱一首歌!还有,有时整场人整晚都在点同样一首歌。
发发歌友会便是如此,一直保留着90年代时的模样。
作为古潭街里第一家歌厅,发发歌友会的名气自然是响的。这里的熟客多半来自街坊邻居,闲暇时来歌厅消遣时光。
“那个时代唱歌,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站着或者坐在一旁,不像现在的KTV,有果盘,有点唱机。”
“如果唱的好,有掌声;唱的不好,也没有关系。大家都是来玩的!”
待大伙找到自己喜欢的座位后,便安静的等待屏幕上出现自己的座位号。
如此,嗲嗲娭毑们也一直保留了歌厅的传统。
歌厅老板李阿姨笑着告诉我们,“现在别人只有在兴起的时候会跳跳舞,其余时候都很安静的在听在唱。”
发发歌友会分两个场次:下午和晚上。下午10元/人;晚上12元/人。
每个顾客都配有一杯茶,而且可以一直续杯,想喝菊花茶的另加2元即可。
可以说是很亲民的消费了。
路中间挂有一个移动的篮子,里面装着2-3个话筒,可选择独唱和合唱。
除非是来了新客或是添茶倒水,李阿姨才会出来走动走动。其余时间会一直待在里面的隔间,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嗨歌时光。
仔细算算,发发歌友会也陪伴父辈们走过了20多年的岁月了。从侧壁的霓虹灯到新的音响设备,无不体现着发发歌友会跟上时代洪流的小脚步。
不过,相比起以前的光景,李阿姨也难免感慨,“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。”
“同行多了不说,现在的一些KTV下午场都只要几十块,算人均都比这便宜。”
如今的长沙,再谈到歌厅、舞厅,都是属于90后的慢摇了吧。过去的许多都不存在了,像北斗星,像长岛饭店,像儿童商场……这些所有都变成了记忆里的碎片,只能勉强拼凑。
李阿姨也在想,不知道这里什么时候会被拆掉,拆掉后谁还会记得这小小的歌厅里,曾带来过多少欢乐呢?
今日话题
#你爸妈常去的那家歌厅、舞厅还在吗?#
逗霸妹在评论区等你噢~
-end-
西瓜传媒原创出品
??文案:六六??视觉:阿朱
商务合作?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yzl/3.html